目前我國的蛋雞產業正處于由規模化向標準化的轉變時期,多種養殖方式并存,但小規模大群體農戶養殖仍為主導方式。農戶參與養殖使產業規模迅速提升,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國蛋雞存欄穩居世界第一,不僅滿足了市場對禽蛋產品的需求,而且也讓從業農民增收。然而,這種“小規模大群體”的農戶模式卻存在著弊端:
(1)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率較低:這種小規模的農戶飼養設備簡陋、科技含量低,單位數量的生產成本較大。
(2)疾病難以控制:單場規模小區域總量大且布局混亂,疫病襲來就難以應對,代價可謂沉重。
(3)環境污染嚴重:在夏季養殖集中地區,糞污亂堆放,蒼蠅蚊子滿天飛,空氣中彌漫極其難聞的臭味,缺乏無害化處理措施。
(4)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:個體養殖戶的信息比較閉塞,市場好的時候大家跟風而上,致使供過于求。
另外,農村養殖戶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,缺乏對市場的分析能力,很容易出現人養亦養、人棄亦棄的現象。這種傳統的分戶養殖模式如何改進?如何使河北省蛋雞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?針對河北省蛋雞產業現狀、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條件,積極探索新的養殖模式對河北蛋雞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。我們總結歸納了河北省四種飼養模式:“公司+農戶”養殖模式、“種雞企業帶動模式”、“市場牽動模式”和“養雞合作社模式”。
1.“公司+農戶”的養殖模式
“公司+農化”養殖模式的主要內涵:(1)公司負責固定資產投資,農戶負責流動資金投資,合作社擔保風險,公平合理地建立了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各方利益的保障體系;(2)試行“標準化、品牌化、規模化” 運營方式,初步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;出現蛋雞產業化雛形;(3)雞場集中建設,封閉管理,讓農戶租賃承包經營;由公司安排員工進行飼養管理,規范操作規程,并